吉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30年1985林子祥 [复制链接]

1#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香港流行乐坛至今,林子祥已经成为跨越多个时代的殿堂级巨星,他是香港流行音乐从英文歌过渡到中文歌的亲历者,也是香港流行音乐黄金期到衰落期的见证者。

能和右边那位同台的人,今天还剩几个?

很多资料说早期的“玉石乐队(JADE)”是林子祥组建的,这个说法很不靠谱。“玉石乐队”成立于年,最初中文名不叫“玉石”,而是叫“翡翠”。年年底,“翡翠乐队”受邀到“佳艺”电视台去做节目,因为“无线”有个“翡翠台”,为避免误会,乐队名称改为“玉石乐队”。这只乐队主要唱英文歌,最早的主音歌手是张武孝(大AL),另一个主音叫冯伟林,他可能就是威利,也可能就是和许冠杰组“BarSix”乐队(莲花乐队前身)的那个人。

说回林子祥,他经常在节目中给玉石乐队客串主音,这样就被观众误认为是乐队成员。

张孝武张武孝,年贺岁片《富贵逼人》中饰威利

“玉石乐队”的人员变动极大,成立之初的低音吉他杨乔兴后来做过“新艺宝”唱片的音乐总监,张国荣在这家公司的很多大碟都是他监制的,而后期的主音歌手郑子固也担任过香港“飞碟”唱片的音乐总监。虽然乐队在年就宣告结束,但他们却创造了历史:年,“玉石乐队”将Beatles的著名歌曲全新演绎,出版了一张《BeatlesJade》,这是华人乐队的一个创举。

在客串“玉石乐队”之后,林子祥也由唱英文歌转而唱中文歌,年度第三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中他作曲的《在水中央》和《分分钟需要你》都获得了“金曲”,几年之后,他的《创作歌集》从年一直卖到年,堪称当时香港流行乐坛原创音乐的标杆。

林子祥是香港流行乐坛非常少见的创作型艺术家。香港有一个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这个协会陆陆续续设置了一些奖项,有的是从专业角度评出来的(由创作人提名投票选出),也有的是由协会的版权费分派系统统计出来的,其中的“音乐成就大奖”有些类似于“终身成就奖”,它会颁发给具有杰出音乐才华及对香港乐坛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前七届获奖者都是作词作曲人,年,林子祥成为第一个获奖的歌手,这是对他音乐创作才华的肯定。

但按八卦的风格,我必须在这儿插话,林子祥唱片封面的设计,太特么牛逼,我穿插在文章中。

《单手拍掌》

虽然能自己作词作曲,但若论林子祥的翻唱与改编,恐怕除了邓丽君难逢敌手——标题是我随便写的。谁是翻唱天王?估计很多年轻歌迷会说是张学友,拉特么倒吧,早期的翻唱天王就是邓丽君。

与其他歌手纯粹将欧美、日韩的热门歌曲拿来填词重唱不同,林子祥的翻唱已近出神入化之境。我们来看看他翻唱的歌曲:

《偷得浮生半日闲》,翻唱自艾尔顿·约翰(EltonJohn)爵士,这位7次格莱美奖、4次全英音乐奖以及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获得者,就是个活着的“神”,介绍他需要列举流行音乐史上无数个“第一”;

《国旗》,翻唱自爱尔兰音乐剧艺术家康姆·威尔金森,他最有名的身份是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饰演冉·阿让,版电影《悲惨世界》中那位仁慈主教的扮演者就是他;

《最爱》

《友爱长存》,翻唱自莎拉·布莱曼,这首歌的原作是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歌《永远的朋友》;

《终于胜利》,翻唱自7次格莱美奖获得者、摇滚名人堂、创作人名人堂的入选者比吉斯(BeeGees)乐队;

《港乐·林子祥》

《上瘾》,翻唱自8次格莱美奖获得者、史上最伟大的摇滚女王蒂娜·特纳;

《孤身旅者》,翻唱自15项格莱美奖获得者、被誉为“西洋音乐教父”的大卫·佛斯特;

《花街七十号》

《我要走天涯》,翻唱自获得过5个格莱美奖、发行了5张Top10专辑、6张金唱片和3张白金唱片的PeterYarrow(Peter,PaulMary);

《梦里灵犀一点通》,翻唱自英国杰出的流行灵魂乐歌手比利·欧生(BillyOcean)

《寻祥歌》

《夕阳》,翻唱自“警察乐队”的前主唱兼贝斯手、英国乐坛的常青树斯汀;

《我爱你》,翻唱自6次格莱美奖获得者比利·乔尔(BillyJoel);

《松一松》,翻唱自年成立、竟然至今还没有解散的老爷级黑人灵魂音乐合唱团TheDrifters;

《活色生香》

《爱到发烧》,翻唱自年获得格莱美音乐奖最佳RB奖提名奖的美国乐队DAZZ;

《敢爱敢做》,翻唱自美国最负盛名的摇滚团体之一的“杰斐逊飞机”乐队;

《仍是爱着我吗》,翻唱自“芝城之光”乐队;

《最难忘的你》

《结伴同航》,翻唱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顶尖的RB组合AtlanticStarr,它的原作是一首男女对唱的情歌,而且是当年中国人学英语必听的英文歌之一;

《紧靠一起》,翻唱自后摇滚乐黑人音乐时期最佳民歌手之一的Ben.E.King,这首歌是电影《伴我同行》的主题歌;

《抉择》

《你在何方》,翻唱自在乐坛有一代传奇民谣女伶美誉的民谣女歌手JanisIan;

《千亿个夜晚》,翻唱自迈克尔·杰克逊的三哥杰梅因·杰克逊;

《阿Lam日记》,翻唱自拉丁音乐团体“迈阿密之音”合唱团;

《佐治地球转》

《成吉思汗》,翻唱自年欧洲歌唱大赛中的一支德国流行乐队;

《花街70号》,翻唱自蓝调布鲁斯歌手RobertCray;

《各师各法》

《深夜里》,翻唱自法国二人组合DavidJonathan;

《午夜摇摆》,翻唱自拉丁摇滚乐队Santana。

《亚LAM20首》

在翻唱作品中,也许这首歌是内地歌迷最熟悉的,它是英国动画片《雪人》(《TheSnowman》)里的插曲,翻唱为《再等一个晚上》。此外,林子祥的《何时何地》也是动画片的主题曲,那部动画片是年的《美国鼠谭》。

《UntilWeMeetAgain》

以上翻唱作品,起码原先就是歌曲,只不过需要重新填词,但林子祥还玩出了新花样,他把原先没词的外国曲子当成歌给唱了。他将一首德国舞曲填词翻唱为《亚里巴巴》,另两首更出人意料,他将肯尼·基的《回家》和爵士萨克斯手DavidSanborn的《Goodbye》填上了词,改编成了《蒲公英》和《可以吗》。

《WHENAMANLOVESAWOMAN》

在这种给乐曲填词演唱的歌曲中,最著名的要数《数字人生》。它的原曲要追溯到德国作曲家巴赫在18世纪早期创作的《G大调小步舞曲》。这段曲子在全世界各地有很多音乐家改编过,比如流行音乐大师昆西·琼斯的爵士乐版本和意大利音乐家吉奥吉·莫罗德的电子乐版本(《Duel》)。可以想象的是,流行音乐也没有放过这段旋律,很多歌手都把它填上了词演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流行乐坛盛极一时的女子三重唱组合TheSupremes、同时期的美国黑人灵魂乐组合TheDelfonics、美国流行女子组合TheToys、英国流行歌手CillaBlack等等,都唱过这首歌。传说中,《G大调小步舞曲》是巴赫写给第二任妻子安娜用来练习钢琴的小段乐谱,所以在流行音乐领域里,一般将改编后的歌曲取名叫《ALoversConcerto》。

《93创作集》

纵观林子祥的翻唱作品,原作的来源非常广泛,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拉美,当然他也和其他歌手一样翻唱日本的流行歌,但非常少,大概只有中岛美雪和泽田研二的几首作品。他翻唱的作品还涵盖了多种曲风:乡村民谣、RB、摇滚、拉丁、电子乐、黑人音乐等等,跨度极大,仅就这一点,已让其他香港歌星难以望其项背,更难的是,林子祥的翻唱经常可以颠覆并超越原版。

林子祥有足够的功力将翻唱演绎出自己的味道,其中公认为完全超越原版的是《千亿个夜晚》和《敢爱敢做》。

《千亿个夜晚》的原版是杰梅因·杰克逊的《LonelyWontLeaveMeAlone》,但杰梅因·杰克逊的声线略显单薄,整首歌唱得层次感不强,后来美国歌手葛伦·麦德罗斯(GlennMedeiros)翻唱过一个版本,进步了很多。

葛伦·麦德罗斯在美国流行乐坛就是以翻唱乔治·本森(GeorgeBenson)的《NothingsGonnaChangeMyLoveForYou》出名的,这首歌是电影《廊桥遗梦》的主题歌,全世界有很多翻唱版本,中文版本就是吕方的《求你讲清楚》,但世界公认葛伦·麦德罗斯的翻唱最好。

面对这样的翻唱大家,林子祥也要和他比一比,他和葛伦·麦德罗斯一样,翻唱了《LonelyWontLeaveMeAlone》,他低音的淳厚、中音的弹性和高音的爆发力,将这支歌演绎成了另一种风格。至少在这支歌上,林子祥不但超越了杰梅因·杰克逊的原唱,也颠覆了葛伦·麦德罗斯的版本。

但这是林子祥最牛逼的翻唱吗?

不是。请看下一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