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TULLL)在清华大学科技大楼揭牌。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是一个国际化、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创新学习教育与研究机构。将创新设计与高新科技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相融合,面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群体开展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教学和研究中心,终身学习实验室将在创新学习理论与方法层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开发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学习的工具和平台。实验室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共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徐迎庆博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仪式开始前,到场嘉宾参观了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等同学的三个创新学习工作坊,同学们向嘉宾展示了由乐高零件制作的救险机器人、智能咖啡机、智能八音盒、智能课堂助手、以及用乐高搭建的互动式清华大学校园模型等作品。
丹麦乐高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汉娜·菈斯穆森女士,丹麦乐高教育总裁艾斯本·斯逖克·吉奥森先生,乐高基金会全球研发总监波·斯蒂杰瑞·汤姆森先生,丹麦驻华使馆副代表拉尔斯·拉森,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捐赠人黄霞飞校友,以及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丹麦驻华大使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教育研究院、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等单位的百余名嘉宾参加了揭幕活动。
杨斌和汉娜·菈斯穆森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杨斌教授和汉娜·菈斯穆森女士共同开启承载着揭幕神秘钥匙的乐高小车
杨斌教授和汉娜·菈斯穆森女士互赠礼物
仪式上,汉娜·菈斯穆森对终身学习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说,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创新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创新教育以及在培养创意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是一个新的典范。她表示,清华大学是乐高集团继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之后第四所合作的高校,相信双方的合作将营造出创新、创意、跨年龄、跨学科的学习环境,助力清华教育体制改革。
杨斌代表清华对乐高基金会对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实验室的特色是坐落于清华、服务于中国并向每一个人开放。实验室鼓励每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探索更多可能性,使勇于探索的学生得到好奇心和创造力方面的施展。他希望,在未来,实验室可以像今天一样高朋满座,充满着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并推动中国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创新学习活动,共同推进教育领域的新发展。
杨斌、汉娜·菈斯穆森、黄霞飞等在揭幕式上
揭幕式之后,嘉宾们举行了座谈。MITMediaLab讲座教授MitechelResnick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郭嘉靖同学、创客大爆炸联合创始人李洪刚先生、香港教育学院郑佩华教授、中国高校创新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等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全球创新学习领域的现状,探讨创新学习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未来,实验室将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合作,开发创新的、面向动手实践的、以及在线学习的应用工具与平台。深入研究这些工具与平台在科学、工程和设计等领域中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此外,实验室将研究创造性实践活动对创新学习的影响。特别是,研究学生如何从动手实践中快乐地学习,探索如何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及其成果。特别是强调培养学生想象力、跨学科合作和终身学习技能的重要性。终身学习实验室将通过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教师的密切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并期望在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更广泛地传播,共同推进教育领域的新发展。
嘉宾座谈会上MITMediaLab讲座教授McGraw教育奖获得者MitechelResnick博士做主题演讲
嘉宾座谈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学生郭佳静做主题演讲
嘉宾座谈会上创客大爆炸联合创始人Intel(中国)创客运动的发起人李洪刚做主题演讲
嘉宾座谈会上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郑佩华教授做主题演讲
嘉宾座谈会上中国高校创新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做主题演讲
丹麦乐高基金会全球教育与研发总监BoStjerneThomsen主持嘉宾座谈会
嘉宾座谈会现场
实验室得到丹麦乐高基金会的赞助与支持,清华大学校友黄霞飞通过清华大学教育金会向实验室提供了慷慨的捐赠。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TULLL)是一个国际化、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创新学习教育与研究机构。终身学习实验室的主要国际合作伙伴是丹麦乐高基金会。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将创新设计与高新科技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相融合,面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群体开展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教学和研究中心,终身学习实验室将在创新学习理论与方法层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开发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学习的工具和平台。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将在以下领域开展工作:
1)开发并示范新的学习工具,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参与终身学习实验室将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合作,开发创新的、面向动手实践的、以及在线学习的应用工具与平台。深入研究这些工具与平台在科学、工程和设计等领域中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2)研究创造性实践活动对创新学习的影响研究学生如何从动手实践中快乐地学习,探索如何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及其成果。特别是强调培养学生想象力、跨学科合作和终身学习技能的重要性。终身学习实验室将通过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教师的密切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并期望在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更广泛地传播,共同推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徐迎庆
徐迎庆博士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
“我上中学的时候,大部分周末都是在北京市少年宫舰模组度过的。很怀念那段时间,动手制作各种舰船模型,从整体到每一个微小细节。动手学习不仅培养了我的耐心、专心、细心,而且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大学学习数学还是在博士期间学习学习计算机,我在学习中都重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过去这些年中,我做了很多自己觉得有趣的工作,这些特别有趣的工作都与动手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来到清华大学之后,我与同学们一起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道路上进行探索。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各位同事一起努力,在创新学习领域不断探索,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王德宇
王德宇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执行主任
“以工程观实践科技创新,以系统观设计终身学习。希望在TULLL与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以全新的方式探索未知。”
彭瑞文
彭瑞文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行*主管
“我来自广州,16岁到英国留学,09年牛津大学水资源管理研究生毕业后去美国工作生活了三年。我喜欢画画、打球和看话剧,还喜欢带着两个宝贝去骑马或疯玩儿,希望做一个保持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好妈妈。”
伍珍
伍珍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创新学习研究员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心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致力于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亲子互动以及儿童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目前已在国外权威刊物和重要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做会议报告17次,获得广泛好评。儿童的发展是全人类关心的重点课题,我为之着迷,乐在其中。”
郭曼文
郭曼文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创新学习体验设计主管
“我是一名设计师、教育者和终身学习者。我致力于用科技带来教育创新。非常期待和大家的合作,来研究和探索超好玩的学习体验。
张飞
张飞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创新学习课程设计主管
“故事还要从我作为一个爸爸开始说起。那年孩子5岁了,我想让他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编程。在市面上看了一圈,也没有一家让我满意的教育机构。“还是自己来教吧。”我这样想,于是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机器人和编程。随着不断的深入,我内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越来越强烈。“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已经喊了整整三十年,全社会对于孩子的编程教育的认识仍然非常匮乏。于是我果断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少儿机器人与编程教育当中。目前,我在北京多个小学教授机器人课程,并在TULLL负责创新学习课程的设计工作。希望我们可以一起,为中国孩子的创新学习贡献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