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秦秋·吉奥尔吉(VicentiuGheorghe),罗马尼亚CHINARO协会名誉主席
编译:肖志刚
近日,有美国官员表示,美国总统拜登今年6月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提出的“重建美好世界”倡议将于明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启动,首批投资项目为5-10个。美国曾声称,该倡议以“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需求”为目标。然而,外界普遍认为它的真实目的,是要制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针对中国提出的打造“绿色、健康、数字丝绸之路”的计划,试图在“气候、健康、数字技术”等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削弱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
我认为G7的“重建美好世界”倡议根本无法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手,因为二者在项目管理、执行力和融资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有8年,融资机制稳健成熟,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合作方式也在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
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各国在不同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方面展开互利合作,以实现共赢,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而“重建美好世界”倡议虽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援助项目附加一系列政治条件,对“受援国”施加影响,削弱“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可见,“重建美好世界”并非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带有明显排他性的政治意图,很容易让“受援国”被迫陷入“二选一”的窘境。
那么,“重建美好世界”倡议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吗?事实上,包括日本在内的G7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本身都面临着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亟待更替新的问题,而美国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排第13位,远落后于英法德等国。国际社会都很清楚,美国在本国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早已捉襟见肘。拜登在竞选时提出的1.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直到近日才得以在国会通过。这项法案将会给美国人带来更大的税收压力,美国政府同样也会背负更多的债务。同时,在美国两党互斗的消磨下,各部门之间协调意愿和能力较差,各州立法也有很多差别,这项法案是否能够得到顺利执行,收效如何,前景并不乐观。
“重建美好世界”倡议同样也会给尚未走出债务危机阴霾的欧洲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我认为,G7很难就如何提供40万亿美元去援助中低收入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达成一致,甚至无法就此向饱受基础设施老化困扰的本国国民做出合理解释。“重建美好世界”倡议虽然也在计划筹集大量私人资本、鼓励私人企业去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但现实情况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巨大,项目利润严重依赖设施使用者缴纳的税费实现,投资回报周期漫长,对私人投资者的实力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此外,很多欠发达地区政府更迭频繁,针对外国私人投资的优惠政策也不完善,生产效率不高,工人技术能力较差,项目实施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将大大影响欧美企业家的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