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报道,将国家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抗癌药省级谈判,建立“17+13+X”种抗癌药惠民落地机制,更多“救命药”大幅降价——
对癌症患者来说,抗癌药就是救命药,但不少是“一颗药,一克金”,昂贵的价格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让“天价”抗癌药降价,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癌症患者和家属的急切期盼。
为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促进抗癌药大幅降价,我省在国家医保局组织谈判的基础上,正做一道暖心“加法题”——“17+13+X”,开全国先河,为众多癌症患者及家属尽可能减轻负担。
省级谈判,13种抗癌药降价
“我妈妈的救命药——吉非替尼片从近元降价到元,这真是冬天里最暖心的事!”1月22日,合肥市民杨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当日,医院信息系统里,包括吉非替尼片在内的多种抗癌药大幅降价,意味着我省开展的抗癌药省级谈判成果开始落地。去年年底,在执行国家17种抗癌药医保谈判价的同时,为进一步惠及我省患者,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再选择用量较大的抗癌药组织省级带量采购,历经两轮谈判,最终成功完成了13种抗癌药谈判议价。通过议价,13种药品价格在企业自主降价13.09%的基础上又平均下降26.43%,平均降幅达39.52%。
13种抗癌药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胃癌的替吉奥胶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治疗乳腺癌的来曲唑片等。
在13种抗癌药中,吉非替尼片降价幅度最大。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万勇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国其他省份最低中标价为元/盒,医院实际采购最低价为元/盒,我省此次谈判议价结果为元/盒,比全国其他省份最低中标价低68.56%。”
“去年5月,我妈妈被诊断患非小细胞肺癌,之后便开始服用吉非替尼片。效果很好,妈妈的病情得以控制。”杨女士说,看到母亲病情缓解,打心底高兴,但是她作为独生女背负着较重的经济负担。一盒药共有10片,母亲一个月要服用3盒。药价开始是近元一盒,后来随着关税调整便宜了近元。除去医保报销一半,近一段时间每个月自费金额约元。现在吉非替尼片大幅降价,一个月药品自费支出可能不到千元。
“妈妈住院时,我还看到其他科室的病人用着价格更高的抗癌药,经济负担更重。抗癌药降价,真是大好事!”杨女士说。
带量采购,破解“药价高”难题
省级抗癌药谈判,并不止于13种。
“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批谈判。”省医保局局长金维加表示,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的要求,不断优化带量采购机制,制定鼓励抗癌药降价落地政策,将“加法”中的X量不断放大,减轻参保患者负担,减少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更好地发挥基金保障效用。
省级谈判中,抗癌药大幅降价是如何做到的?
省级带量采购是一把“钥匙”。金维加表示,药品价格备受社会及患者